旅游资讯网是中国最大的旅游内容生产和分发平台,提供及时权威的旅游资讯和丰富的旅游短视频

引起 今年中国人还会出国看欧洲杯吗?

旅游新闻 2024-06-26 浏览(300) 评论(0)
- N +

2024年欧洲杯在德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四年一度的欧洲杯吸引了全世界球迷的目光。

不过,与以往欧洲杯朋友圈大量球迷朋友前往现场观赛不同,今年欧洲杯开赛10多天以来,我特意搜索了朋友圈动态,优质好友数以千计,却鲜有球迷为了欧洲杯彻夜狂欢,德国的IP球迷甚至可以一巴掌数过去。

顶级赛事是反映消费情况的重要窗口。今年欧洲杯期间国人的消费情况如何?

01

欧洲杯旅游产品销售的真相

近日,一些在线旅游平台发布了相关数据。携程数据显示,6月15日-7月15日欧洲杯比赛期间,国内游客赴欧洲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80%,赴德国同比增长90%。去哪儿意味着今年欧洲杯期间,去德国的国际机票预订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德国的酒店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倍,价格上涨了25%。

携程平台上的欧洲杯门票产品和欧洲杯主题旅游产品销售情况携程平台欧洲杯门票产品和欧洲杯主题旅游产品的销售。

但在各大OTA平台搜索与欧洲杯相关的门票和旅游产品,发现选项并不多,携程平台至今仅售出30张左右的门票。在马蜂窝平台上,连欧洲杯相关的游记都找不到。

作为起源于德国的凯撒旅游,当地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不断推广体育旅游。但通过各种线上渠道和门店查询其欧洲杯旅游产品,可以明显感觉到凯撒旅游在欧洲杯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上比较薄弱,没有团产品,只有门票和定制旅游产品,门店对该产品的销售热情不高。

众信旅游相关人员对新旅游行业表示,欧洲杯是疫情后首个全球性赛事,游客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有的游客单纯是想看欧洲杯,有的游客想借欧洲杯和暑假的机会去周边自驾旅游。所以众信旅游今年没有做跟团游产品,都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或者推出一些灵活的产品。

从去年开始,德国旅游签证和ADS签证陆续恢复。包括上海、广州、北京、成都、沈阳和福州在内的13个签证中心也已开放,中国至德国的直飞航班已恢复至每周95班。根据德国旅游局披露的数据,2023年,中国赴德游客数量恢复到2019年的45%,过夜人数达到130万。

随着暑假和巴黎奥运会的即将到来,许多商家也在积极争夺这块蛋糕。据众信旅游介绍,随着航班的增加和签证的便利,今年暑假他们的欧洲旅游产品比去年丰富了50%-60%。

02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作为世界知名的赛事,嗅觉敏锐的商家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2024年欧洲杯全球合作伙伴13家,其中中国有5家,在赞助来源国排名第一。

2024欧洲杯13家官方赞助商13家2024年欧洲杯官方赞助商

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人无法到达现场,但他们仍然希望在中国投放广告。今年欧洲杯期间首次使用了虚拟成像技术。支付宝、海信、booking、卡塔尔旅游局等十几家赞助商在直播过程中都采用了中国版的虚拟成像,让很多中国粉丝感到惊讶。

在很多社交平台上搜索欧洲杯游记,除了体育名人和少部分散客的帖子,很多中企都采取了有组织的行动,让人眼前一亮。

在小红书里,你可以看到很多支付宝赞助的“欧洲杯大使”现场观赛;

海信作为欧洲杯历史上第一家中国赞助商,今年组织了一批国内设计界的朋友去现场。

Vivo更是别出心裁,将欧洲杯与国内火热的贵州村超结合,推出宣传片《拿什么》,送贵州村超一名足球小将去德国看欧洲杯。

近年来,随着中国酒店集团国际化和一体化的步伐,许多中国品牌酒店在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规模。欧洲杯期间,来自中国的游客有机会入住外国的中国品牌酒店。

比如朱华集团,其海外布局恰好在今年欧洲杯的举办地德国。

2020年初,朱华集团完成了对总部位于法兰克福的德意志酒店集团(DH)的收购,为朱华集团拓展了主要在欧洲的海外市场。2023年,德意志酒店运营84家租赁酒店和47家特许和加盟酒店。

与此同时,国内老牌酒店新世纪酒店集团也于2013年转战欧洲,收购了原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金郁金香酒店,更名为法兰克福新世纪杜明酒店,并于2016年重新开门迎客。2015年,锦江国际集团收购法国卢浮宫酒店集团,并在欧洲推出锦江之星等品牌。

诚然,中国酒店品牌海外扩张的数量和规模仍然有限,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3

刺激消费和经济的强心针

前几天聚餐喝了点酒,回家叫了个司机。司机师傅说,最近几个月,生意太难赚钱了。要不是最近欧洲杯,他可能早就收拾行李回老家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在线租车领域,今年国内餐饮、零售等行业的复苏也是如此。虽然今年欧洲杯比赛的时差让很多球迷望而却步,消费拉动作用有限,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的夜经济、体彩以及周边消费打了一针强心剂。

美团公布的数据显示,开赛以来的宵夜期间,小龙虾、烧烤、施舍鸡订单激增,“欧洲杯吧”搜索量环比增长360%。饿吗?数据显示,开赛以来,冰镇冷饮外卖量环比增长100%,运动饮料、啤酒、预调酒分别增长60%、50%、42%。

在世界杯、欧洲杯等大型赛事举办的时候,购买足彩的人数会爆发式增长。有的人抱着娱乐的心态买,有的人幻想一夜暴富。据媒体采访,最近不少体彩店的业务量大增。“现在一天的业绩抵得上过去一个月。”目前,中国有20多万家体育彩票商店。据业内人士估计,上千家店铺一个月能卖500多万元。

由于全球速卖通赞助了欧洲杯,跨境电子商务的便利为许多中国制造商带来了商机。据媒体报道,泉州的运动鞋服,义乌的足球饰品、旗帜,深圳的氛围灯、投影仪,都是最近欧洲仓库的热销商品。

04

一点思考

作为一个起源于中国的足球,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但很可惜的是,目前与中国的主要联系仅限于两种东西:广告牌上的中国赞助商和疯狂的义乌小商品。

事实上,全世界的“足球人口”无时无刻不在以各种形式分享着这份“足球产业大餐”,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文化旅游消费机会。无论是“小球转大球”的大国文体外交,还是组团看奥运会、世界杯,还是同样吸引全球目光的F1赛事“走进中国”,“文体旅”从来都是一家人。

另一方面,中国足球产业的现状基本上是“自己玩自己”的惨淡状态。除了各省的球迷坚守在省会城市的家,很少有定期去外省市看球赛,休假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足球相关产业已经脱离了普通老百姓。偶尔看看中国队比赛的观众,经常会看到其他国家队虐的“友谊赛”或者亚洲的“斗狗”。悲伤和失望不是在某一个瞬间,而是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这种情况对中国足球产业来说是悲哀的。目前,我国足球人口(球员、教练、赛事运营、队医等角色)严重短缺,难以供给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长此以往,足球产业会失去球迷和消费者。

任何体育赛事的发展都离不开成绩单。中国这次能进2026世界杯吗?这是一个不仅困扰着体育领域的管理者和足球从业者的问题,也成为了一个数学问题。

近日,新加坡门将哈桑桑尼来到中国。桑尼对未能在赛后亲自为球迷提供服务表示诚挚的歉意。同时,他邀请中国粉丝去新加坡参观。这一声“救命”,足以说明足球可以轻易点燃中国14亿人的心。

其实,我们身边的球迷不仅仅是潜在的消费者,更是等待被球场上的全民热情点燃的活生生的人。大家愿意坐高铁去看比赛,愿意出国为中国队加油,愿意为自己喜欢的球队买一条加油毛巾,但前提是消费者觉得这钱花得值。

通俗来讲,民众眼中的中国足球踢的不是球,是中国的文化自信和体育精神,哪怕成绩差一点,但是该拼搏拼搏,该热爱热爱,都纯粹点。那样,吃不吃海参就没人在意了。

标签: